鳜属于完全淡水生活的鱼类,喜欢栖息于江河、湖泊、水库等水草茂盛较洁净的水体中,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,夜间四出活动觅食。不喜欢作长距离的徊游和迁移,不喜群居。生活的适宜水温15~32℃。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,10~25℃范围内,随着温度的升高,鳜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,而在25~35℃之间则无明显变化,达到水温35℃时,鳜鱼的生长也未见明显减慢,这与一般的鱼类与水温关系的研究结果,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,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,当水温超过适水温时,鱼类的摄食率和生长率反而会下降不相一致,这说明鳜鱼的适生长温度可能会更广。 [4]
鳜为肉食性鱼类,性凶猛终生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,仔幼鱼阶段即食其他鱼苗,200毫米时主要捕食鲂鲛鳌、似等小型鱼类和虾类,也食蝌蚪和小蛙;250毫米以上时主要摄食鲤、鲫等鱼类。冬季停止摄食,春夏秋季捕食旺盛般多在夜间捕食。
鳜的繁殖季节,中国长江流域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,华南地区为每年4~8月份,黑龙江流域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。自然条件下,鳜鱼产卵场通常在有一定流速的湖泊进水处和有风浪拍击的岸滩,在雨后涨水的夜晚产卵活动盛。鄱阳湖的鳜鱼产卵场分布在湖口与星子之间的沿岸区,产卵场水深1~2米,流速0.6~0.8米/秒,水底沙质,水温约23℃。产卵前,鳜鱼亲鱼表现出集群的特性,产卵时,性成熟的鳜鱼成对地在水面游动追逐,然后在水体下层分批产卵及排精。
鳜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与其它硬骨鱼类相似,为盘状卵裂,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6个阶段。郑闽泉等。在水温20~25.5℃的条件观察了鳜鱼胚胎发育6个阶段的主要生物学特征。①受精卵。受精后40分钟,卵内的原生质向动物极移动、集中,逐渐在卵黄表面形成隆起的胚盘。②卵裂阶段。在受精后1小时,在胚盘顶部中央产生一裂痕并逐渐加深形成分裂沟,随着分裂沟向两侧伸展,加深,把胚盘一分为二,形成大小相似的2个分裂球,进入2细胞期;受精后1小时20分钟,在胚盘两细胞中央又出现一条与条卵裂相垂直的分裂沟,形成4个大小相似的分裂球,进4细胞期;受精后1小时40分钟,进行第三次卵裂,出现了位于次分裂沟两侧并与之平行的两条分裂沟,将胚盘分裂为8个细胞,共两排,每排4个,为8细胞期;受精后2小时,完成了第四次卵裂,出现两条与第二次卵裂平行的分裂沟,分别将每排的4个细胞切割,结果形成16个细胞,呈方形排列;受精后2小时25分钟,胚盘出现4条与第三次卵裂平行的分裂沟,完成了第五次卵裂,形成32个细胞,此时的细胞大小已不一致,排列也不整齐;受精后3小时55分钟,随着卵裂次数增加和卵裂速度加快,胚盘上细胞愈分愈小,呈多层不规划排列,进入多细胞期。
③囊胚期。受精后5小时5分钟,由于卵裂不断进行,分裂细胞变得更小,进入囊胚早期,这时许多分裂细胞在原胚盘处堆集成高帽状突起的囊胚,其高度约为卵径的1/4;受精后6小时45分钟,细胞继续分裂,其界线模糊不清,胚层向下方的植物极方向扩展,使胚层高度下降,仅为卵径的1/6左右,呈扁平低帽状覆盖在卵黄上。④原肠胚阶段。受精后8小时45分钟,胚盘向植物极下包、扩展,当下包达卵径1/4~1/3左右时,隐约可见胚环,进入原肠早期;受精后11小时,胚层不断下包、内卷,当下包达卵径的1/2~3/5时,胚环明显,胚盾出现,为原肠中期;受精后12小时45分钟,胚层下包达3/5~3/4,由于细胞内卷、集中、伸展的结果,使胚盾不断延长而出现胚体的雏形,进入原肠晚期。⑤神经胚阶段。受精后14小时30分钟,胚层下包达卵径的5/6左右,植物极的卵黄大部分被包围,仅末端一小部分外露,形成卵黄栓,此时胚盾背部中央出现神经沟,胚盾的前端稍膨大,以后将形成卵泡。
受精后15小时40分钟,卵黄已被全部包围,胚孔闭全,下包结束,胚体凸起在卵黄球表面,但体节尚未出现。⑥器官形成至孵化阶段。受精后17小时10分钟,在胚体中部附近出现1~2对体节;受精后18小时35分钟,胚体头部两侧出膨大的眼囊原基,体节数约4~5对;受精后20小时15分钟,眼囊清晰可见,体节6~8对;受精后21小时45分钟,尾芽出现,体节10~12对;受精后23小时50分钟,眼囊内陷成眼杯,耳囊呈小泡状,尾芽进一步,体节达4~17对;受精后26小时15分钟,尾部伸长,与卵黄囊游离,胚体中、后端偶尔出现微弱的肌肉伸缩,嗅囊具雏形,体节18~22对;受精后29小时45分钟,在耳囊下方卵黄囊与头部交汇处形成围心腔,心脏开始微弱搏动,眼囊中出现晶体;受精后32小时30分钟,尾部扭动次数增多,心率加快,脑部已经分化,整个胚胎可作间歇性地扭动,体节达25对左右;受精后35小时45分钟,耳囊中有耳石形成,心跳加快,心率达100次/分钟左右,可见血液流动;受精后38小时30分钟,居维尔氏管增大,心率达150次/分钟左右,胚体扭动频繁;受精后43小时30分钟,尾部进一步伸长,心率更快,身体血液循环明显,胚体不断扭动,开始进入孵化前期,此时胚体的眼、耳、嗅窝等感觉器官陆续形成;受精后48小时,胚体剧烈扭动,卵膜逐渐变薄,弹性减弱,仔鱼陆续脱膜孵出,其中多数仔鱼是通过强烈的翻滚、扭动,以头部或身体前半部挣脱卵膜而孵出,也有少数个体是以尾部先破膜而出。
鳜的出膜鱼苗与其它鱼苗一样,要经过三个营养阶段:①内源性营养阶段(0~3日龄)。刚出膜的鳜鱼苗全长3.9~4.0毫米,完全以卵黄为营养,这时期的鱼苗具有胸鳍、臀鳍,鳍条开始分化,以臀鳍鳍条分化为明显;有上、下颌,且下颌长于上颌,并各有4对小齿。②混合营养阶段(3~5日龄)。